乍看書名,會以為這是一部關於恐怖份子想要危害世界的小說。
他的確是,只是裡頭的手法卻是我們每天從媒體接受到的「地球暖化」。
以小說而言,他避開了所謂的真實與謊言之間的界線,巧妙的利用科學包裝小說,讓人不禁開始跟著作者一起懷疑所謂的「地球暖化」真的存在嗎?
以科學來講,他也引進了令人想一探究竟的劇情,利用小說的高潮起伏,讓讀者自然而然接受作者龐大的科學知識以及圖表。
其中,最近又搏上版面的氣候門(詳情請見維基百科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B0%94%E5%80%99%E9%97%A8 )再度讓我不禁想起這本小說的內容,而身為科學家的我,當然也不是一味地接受作者所謂的科學報導,而我也覺得這不是作者的本意。他只是想要提出,身為科學家的我們,不該使用一種被過度包裝的色彩去看待問題,這會讓問題本身被模糊了焦點,而讓科學變成一種信仰。
其中,我最欣賞作者在小說中,解釋所謂暖化的數據,這讓我想起當初踏入分析化學實驗室,在這三年的學習中,我發現到所謂分析最重要的功力必非創造新的、更好的分析技術,而是如何解釋數據的能力。
我一直對我的指導教授在這方面的功力感到十分欽佩。還記得剛踏入實驗室時,身為大學專題生的我,將自己簡略的數據拿上meeting報告,因為自己內心已經覺得是相當簡略,因此也就匆匆一瞥,但我的指導教授在當時,卻可以針對僅花我不到十秒的數據,講了大約半小時,不禁讓我學習許多,也使我大開眼界,知道何謂解釋數據。
分析儀器所做出的數據,是死的。所提供的知識,若無有經驗有實力的人,數據僅會告訴你他的趨勢,但卻無法更深入探討問題。就像我常叫學生發表自己最想要的發明,很多都是希望將自己的腦袋可以變成像電腦一樣,這樣只要把知識跟記憶輸入,就不用那麼辛苦背誦記憶,但是他們卻忘了,人類之所以為人類,是因為我們會組織,會整理,會分析知識。
因此數據本身是中立的,就看人們要如何解釋,只要合理,都是可以成立,而激辯就會發生在這裡。因此,作者在小說之中,創造了正反兩端,只是由於長期接受正方的我們,看到了反方的立場,尤其在小說反方是主角時,就會特別渲染擴大解釋作者的本意,造成這部小說的立場相當受到環保人士的抨擊。
用AI協助閱讀虎克的【微物圖誌】
3 週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